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相关行业 > 石化业 下半年盈利不容乐观

石化业 下半年盈利不容乐观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08-08-13
  • 浏览量:455
【字体: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化工品尤其是一些明星品种借着国际油价东风而“涨”声连连。但年中以后,伴随油价回落,化工品市场也迅速偃旗息鼓。多位业内专家向上海证券报指出,下半年石化市场将回归理性,在全行业盈利能力减弱、产出效率下降的情况下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化工网向本报提供的“08年7月能源化工产品市场排行榜”显示,维持数月的化工品价格普涨局面已告终结,取而代之的是,整个榜单中仅14个品种价格上涨,却有32个品种价格下跌。其中,海盐以33.3%的涨幅排名第一,跌幅最大的则依次是粗苯和醋酸,跌幅分别为23.90%和23.53%。
    “海盐仍是彻头彻尾的资源炒作。”业内专家刘心田表示,盲目炒作迟早会诞生“普洱茶式结局”。相比之下,多数化工品都和原油一起进行了理性回归,这是因为产品要靠市场支持,市场要靠经济支撑。目前,中国乃至全球经济虽有波动,但并未坐上过山车,因此石化市场也将趋于动态稳定。而如果油价继续下跌,则化工品价格应仍有下降空间。
    他同时指出,产品替代也是导致价格波动剧烈的一个诱因。以纯苯、粗苯(焦化苯)为例,后者尚不能完全替代纯苯,但其通过加氢工艺,可大大提高纯度,从而实现部分取代。这些替代产品的价格波动往往比较频繁,幅度也较大,它们的调整反作用于被替代产品,结果造成市场价格的连带波动。
    “这就好比跷跷板,市场竞争越激烈,跷跷板两端越要积极调整。”刘心田预测,在上月跌幅巨大的粗苯搅局下,8月份的纯苯市场极有可能出现下跌。而一旦纯苯价跌,则粗苯价格也可能继续下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世良同样对下半年的石油化工形势不乐观。他认为,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扬已推动能源及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上半年全行业销售成本比上年同期增加35%,其中炼油行业增加44%、化肥行业增加36.7%、农药行业增加43%、烧碱纯碱行业增加33%、无机酸制造业增加59%。
    上游成本高,下游压力大,处境尴尬的石化行业如何度过难关?刘心田认为,未来石化行业或是通过洗牌完成“涅磐”,或通过产业链延伸增强竞争力并等待时机。
    “无论如何,石化行业最终还是会回归理性,”他表示,“很难期盼市场再上演大起大落。毕竟,这样的利益获取只是短期行为。”

相关文章